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社交媒体中民族美食的日常呈现与发展趋势基于(4)

来源:商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民族美食类短视频传播渠道的特点。民族美食类短视频的传播渠道较单一,渠道之间的互通性较差。除了“大胃王密子君”“肚子等待”等几个知名

(4)民族美食类短视频传播渠道的特点。民族美食类短视频的传播渠道较单一,渠道之间的互通性较差。除了“大胃王密子君”“肚子等待”等几个知名美食博主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三个短视频APP中进行传播外,其他美食类短视频只在一个平台上传播。多平台的美食类短视频粉丝量远远多于仅靠单一平台传播的美食类短视频,多平台互动的短视频的点赞数、转发量、评论数也远远多于单一平台。相较于单一平台的美食类短视频,多平台综合立体式的受众反馈更好。

(5)民族美食类短视频更新频率和浏览的特点。笔者统计发现,抖音的美食推荐大多数可以做到“三日更”或“周更”,即有固定的更新周期和频率;而火山小视频和快手的更新周期大多不固定,且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和延展性,整体较杂乱。尽管火山小视频和抖音没有显示网友浏览次数,但是从点赞数、转发数和评论数可知,抖音的浏览量多于火山小视频的浏览量,快手的浏览量相对最少。专业博主播放的短视频的浏览量也多于个人账号播放短视频的浏览量。

三、民族美食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

民族美食类短视频较大众美食短视频来说,起步稍晚,发展也缓慢。排除使用态度和使用能力等原因,主要是由于民族饮食文化有其特殊的规范和意义约束。一些博主通过短视频呈现民族饮食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仍然存在困难。

1.专业的民族美食类短视频博主地域分布过于集中,美食内容易于趋同。由上文可知,专业民族美食类短视频博主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是一些少数民族在我国分布较广,民族美食的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发展也较为明显。例如,华北的民族传统美食以鲁系为主,特色品种有羊杂汤、芝麻烧饼、杂烩等。西北传统民族美食以面食为主。同样喜爱烹食羊肉,山东的少数民族多使用炖的方法,具有鲁菜的特点,而宁夏的少数民族多采用炸、煮等烹调手法,口味讲求辣、酸、麻等。不同的民族美食与地域文化背景和习俗观念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专业的民族美食类短视频博主准确地反映地域差异。如果分布地域过于集中,就可能导致美食内容趋同,传播方式简单模仿和复制,容易形成商业“混战”景象;而一些尚未培养起传播意识且不能熟练运用短视频传播手段的少数民族则可能会受到一些错误信息的误导,而错失商业机会。

2.民族美食的推荐类型较为单一,电商服务还不到位。通过分析样本发现,几乎所有的民族美食类短视频都以推荐传统民族美食为主,推荐创新类食品的内容较少。各个短视频中,美食品种的重复率较高,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降低用户黏性,尤其是配备的电商链接比例较低,网购渠道开辟尚显不足。例如,回民街之于西安,牛街之于北京,拉面之于兰州,容易形成以偏概全和刻板印象,且大多数人看到视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当地购买和品尝。由于平台搜索的便捷性,具有新潮口味需求的年轻人希望能够发现“与时俱进”的新派民族美食,也希望网购后自己进行简单加工制作,这与民族食品的产业升级是紧密相关的。如果缺乏以受众变迁为导向的商业布局和长远的食品研发规划,一些年轻受众极易失去新鲜感,并产生审美疲劳,食欲减退,进而导致民族美食客源流失。此外,缺乏更适合年轻人口味的食品研制、包装设计,无法进行深层次市场细分及电商配合,也不利于民族美食类短视频的内涵式发展。

3.民族美食类短视频的专业性不强,内容类型较为单一。根据样本可以看出,除“肚皮等待”“大胃王密子君”“秦鹏P话”等少数专业美食博主外,大多数民族美食博主制作的短视频专业性有待提高,存在视频拍摄随意、制作粗糙等问题,不能将美食的“美”“真”“鲜”展现给受众。民族美食类短视频类型较为单一,以“美食+体验”为主要类型。事实上,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对饮食所体现的精神文化特质的把握,是体现博主水平和影响力的关键。而“美食+体验”类短视频的目标受众是游客和当地居民。尽管单纯的店铺试吃和美食推荐可以对民族美食进行传播,但多是浅尝辄止,少了文化味道,无法使受众对某一民族饮食文化进行深入和多方面的了解。专业性不强且内容类型单一,使民族美食文化传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使受众对民族美食形成片面和刻板印象。

4.民族美食类短视频关键意见领袖缺失,叙事能力较弱。样本分析发现,除“新疆美食主播古丽”“新疆老头子新疆美食”等几个短视频中介绍的美食全部为民族美食外,其他账号介绍的民族美食都夹杂在大众美食系列中。目前看起来影响较大的关键意见领袖在介绍民族美食时,并不刻意突出少数民族特色,介绍流程与其他美食也无太大区别。如何使真正的少数民族美食专家加入短视频制作中,把一些美食的文化渊源、烹饪方法、文化内涵等讲深讲透,是短视频内容升级和影响力提升的关键。此外,由于缺少重量级嘉宾的加入和推荐,民族美食类短视频的故事讲述能力还较弱,一些美食品类的传承和创新、美食家族和老字号的兴衰演进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激活。

文章来源:《商业研究》 网址: http://www.syyjbjb.cn/qikandaodu/2021/0706/551.html



上一篇:基于黑图档咸丰朝视域下的清代盛京经济发展
下一篇:大学生电商运营商业视觉传达

商业研究投稿 | 商业研究编辑部| 商业研究版面费 | 商业研究论文发表 | 商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商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