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业研究》数据库收录[04/29]
- · 《商业研究》期刊栏目设[04/29]
- · 商业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商业研究》投稿方式[04/29]
轨道交通站域商业集聚特征与演变研究基于数据(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对比分析2009年~2018年站域各业态核密度图(表2),购物服务类业态在占比增加的同时呈现出由面状向多中心集聚分布的演变特征。餐饮服务类业态占比尽
对比分析2009年~2018年站域各业态核密度图(表2),购物服务类业态在占比增加的同时呈现出由面状向多中心集聚分布的演变特征。餐饮服务类业态占比尽管有所下降,但是站点对其集聚具有引导作用,表现为核密度高值分布区趋向于紧邻站点分布;相较于科教文化类业态,生活服务类业态表现为多中心、“面面俱到”的均质分布特征。而住宿服务类业态则由开通前的连片状分布转变为多中心分布,且以位于传统商圈、旅游热点的站点最为显著,如骡马市站、文殊院站。
总体来看,以购物服务类业态为主的站域商业开发在轨道交通的介入下日益提升,体现了乘客日渐增长的消费行为与生活需求;轨道交通站点对于餐饮服务类业态集聚作用最强,引导其紧邻站点分布,反映出乘客在站点周边进行快速消费的行为特征;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助于站域商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布局形态。
2.2 基于标准差椭圆法的商业集聚演变分析
根据标准差椭圆法分析结果可知:从2009年~2018年,商业集聚变化较大的有两类站点:一是城市级站点,以天府广场站和春熙路站为主;二是地铁线路两端的站点,以一品天下站、人民北路站变化最为显著(图8)。标准差椭圆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长轴趋向于沿地铁线路发展,如一品天下站;或依托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转移,如人民北路站。天府广场站的商业平均分布中心有向春熙路站偏移的趋势,春熙路站亦是如此,验证了商圈的集聚效应。标准差椭圆分析结果也同时佐证了POI总量演变,核密度高值演变的分析结果。
表2 2009年~2018年站域商业分类业态核密度演变对比?
图8 2009年~2018年站域商业标准差椭圆及平均分布中心演变
2.3 商业集聚影响因素
(1)因素构建
为探索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前后,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可行性与准确性,以POI数量表征因商业集聚效应而产生的网点活跃度,并将其作为因变量。同时结合参考文献[18]55,[27-32],将影响因素分为站点自身条件和与周边关系两类。其中,选取站点日均客流量、地铁出入口数量和是否换乘站作为衡量站点自身条件的因素;选取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各类型的面积比、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与市中心的距离作为衡量站点与周边关系的因素。分别统计2009年、2018年所选站域内建设用地面积及占比情况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2)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构建以站域商业POI数量为因变量,站点自身条件、与周边关系等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逐步法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地铁开通前的2009年,回归模型R2为0.919,模型的解释力较强。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主要因素有居住用地面积占比、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占比、其他用地面积占比、与市中心的距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点数。其中,最显著的影响要素为公共服务设施点数,标准系数为0.918,且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站域商业集聚对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周边良好的设施配置可以显著提高商业网点活跃度,促进商业集聚。另一方面,站域商业集聚和与市中心的距离这一解释变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地铁开通前,商业区位选择倾向于周边配套较为成熟,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区域,一定程度上源于商家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和对于传统商圈的依赖性。
地铁开通后,2018年回归模型R2为0.946,模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最终进入模型的主要因素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比、是否换乘站、站点日均客流量以及地铁出入口数量。而居住用地面积占比、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占比等并未进入模型。说明轨道交通介入后,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标准系数说明,站点日均客流量对于站域商业集聚具有最显著影响(0.903),其次为地铁出入口数量(0.620)。可见,轨道交通介入后带来的巨大人流量,可显著提高站域商业活跃度,促进商业集聚;站域地铁出入口数量的增加,引导客流从不同方位渗透至站域商业区,进一步促使商业集聚。
表3 地铁开通前后站域商业集聚回归模型结果注:*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变量 2009年(地铁开通前) 2018年(地铁开通后)系数 t Sig. 系数 t Sig.常数项 —— 0.000 —— —— 2.425 0.046*居住用地面积占比 J 1.118 3.684 0.010* ——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比 G —— —— —— -0.289 -2.581 0.036*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占比 L -0.539 -2.942 0.026* —— —— ——其他用地面积占比 Q 0.512 2.830 0.030* —— —— ——与市中心的距离 Z -1.050 -2.659 0.038* —— —— ——公共服务设施点数 W 0.918 4.059 0.007** —— —— ——是否换乘站 H —— —— —— -0.400 -3.112 0.017*站点日均客流量 R —— —— —— 0.903 8.524 0.000**地铁出入口数量 K —— —— —— 0.620 4.518 0.003**0.946调整R 0.852 0.916 F 13.628 30.934 Sig. 0.003** 0.000**R 0.919统计检验
文章来源:《商业研究》 网址: http://www.syyjbjb.cn/qikandaodu/2021/0708/575.html
上一篇: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分析
下一篇:城市更新下的历史商业街巷空间吸引力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