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业研究》数据库收录[04/29]
- · 《商业研究》期刊栏目设[04/29]
- · 商业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商业研究》投稿方式[04/29]
轨道交通站域商业集聚特征与演变研究基于数据(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站域商业各年份PO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平均最近邻法解读对比其整体集聚与演变特征;再运用核密度分析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站域商业各年份PO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平均最近邻法解读对比其整体集聚与演变特征;再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对分类业态集聚与演变特征进行可视化识别与对比分析;然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法进一步验证站域商业集聚特征与演变趋势;最后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图1)。
(1)平均最近邻法
平均最近邻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要素的整体分布特征,判断其在分布上属于集聚、随机还是分散布局[24]。该方法主要通过测量每个要素与其邻近要素的平均距离,然后计算所有最近邻距离的平均值并与假设随机分布的平均距离进行比较。若指数小于1,则要素分布模式为聚类;若指数大于1,则要素分布模式趋向于离散。
(2)核密度估计法
核密度估计法可用于识别特定区域内的要素空间密度变化,通常运用ArcGIS平台工具箱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密度分析完成。通常有Rosenblatt-Parzen核估计,表达式如下:
其中,k()为核函数;n为数据点的个数;h为带宽;x-xi为估计点x到选取样本点xi的距离[25]。核密度估计法可以对点数据进行密度估算并可视化表达,在相关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
(3)标准差椭圆法
标准差椭圆法主要通过创建标准差椭圆来表达要素的分布特征,包括中心趋势、离散和方向趋势[17]57。椭圆中心为要素分布的平均中心。长轴表示要素在主趋势方向的离散程度,短轴则代表最小扩散方向。长短半轴的差距越大,表示数据的方向性越明显,反之则无方向特征。
2 轨道交通站域商业集聚演变与影响因素
2.1 商业集聚与演变特征
(1)商业整体集聚演变特征分析
统计对比2009年、2013年、2018年各站域商业网点POI数量,基于ARCGIS平台进行平均最近邻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2018年各站域商业指数值均小于1,表明站域商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图2)。值得注意的是地铁开通运营1到2年后的2013年,部分站域商业集聚程度有所升高,如天府广场站;而对于大部分一般站点的集聚作用稍弱,如牛王庙站、白果林站等。2018年,各站域商业集聚程度均呈一定下降趋势。说明轨道交通的介入对于站域商业集聚具有一定的提升带动作用,并在开通运营后不久更为显著,而在其后的运营逐步成熟期,商业网点则更趋于稳定和扩散。
从POI总量来看,地铁开通后各站域商业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春熙路站、天府广场站增长趋势最为显著(图3)。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春熙路站、天府广场站域商业在2013年呈现显著的集聚加速趋势,而2018年春熙路站和天府广场站核密度高值分别增长到1049.76和1544.74,增幅最大且显著高于其它站点(图4)。从核密度图显示的整体分布特征来看(图5),地铁开通前春熙路站和天府广场站呈散点-片状分布特征,开通运营1~2年后的2013年则表现为多中心集聚特征,且随着开通时长增加,2018年其多中心化趋势越为显著。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站域商业集聚加速,且对于城市级站点的加速效果更为显著。
同时,从2009年、2018年站域商业POI数量圈层分布特征来看(图6),商业网点集中区从以0~200m圈层分布为主扩展至500~600m圈层。整体来看,商业分布演变向中心圈层靠拢,并从轨道交通影响区向核心区(300~500m)移动[26],其演变基本趋向于圈层结构1)。
图2 2009~2018年站域平均最近邻指数图3 2009~2018年站域商业POI总量演变图4 2009~2018年站域商业核密度高值演变图 5 2009~2018站域商业整体核密度演变对比图6 2009~2018年站域商业POI圈层分布比较
图7 2009年~2018年站域商业分类业态占比演变对比
(2)商业分类业态集聚演变特征分析
对比站域各年份业态占比(图7),可以看出:地铁开通前后尽管商业POI总量呈上升趋势,轨交站域不同类型的商业网点集聚具有显著分异特征。2009年地铁开通前,以春熙路站为代表的城市级站点和以省体育馆站等为代表的片区级站点生活服务类业态占比最高,其次是购物服务。人民北路站的购物服务类业态在地铁开通前占比最高,因其毗邻传统商圈荷花池大型批发市场,该市场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人民北路片区的业态发展与定位;以一品天下站等为代表的一般站点则以生活、购物服务类为主,同时兼容餐饮服务,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而在地铁开通后,2018年各站域业态占比呈现一定规律:以购物服务为主、生活服务为辅。其中,春熙路站和天府广场站购物类业态增幅最大,2018年占比分别达到0.560和0.636。结果表明,地铁的开通对于站域购物类业态集聚具有带动作用。
文章来源:《商业研究》 网址: http://www.syyjbjb.cn/qikandaodu/2021/0708/575.html
上一篇: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分析
下一篇:城市更新下的历史商业街巷空间吸引力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