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基于黑图档咸丰朝视域下的清代盛京经济发展(4)

来源:商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同时政府在存粮不足时,采取设局商办引富商捐纳米、豆来充裕粮库。《盛京将军等衙门为设局商办捐纳米豆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捐米运赴海口脚价

同时政府在存粮不足时,采取设局商办引富商捐纳米、豆来充裕粮库。《盛京将军等衙门为设局商办捐纳米豆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捐米运赴海口脚价囤费处称,捐米人员自备是否即在粟米、黑黄豆每石运酌加六升,共作价银之内,并计统筽未处声明,行令详查报部等语,查此次奉省捐办米豆作价合银系仿照天津捐米章程,无论米、豆每石酌加银二钱,其奉省酌加银二钱,即在每米一石共作价银一两三钱,每豆一石共作价银八钱三分之内,作为诙捐生人员运至海口脚价囤费之需兹准,咨查相应声明咨报户部,查核外至本省设局□捐米、豆,所有捐生呈交米豆及运海上船一切章程,原拟十条,既奉部覆均如所奏办理,亟应晓谕本省官、商、军、民人等及外省来奉游学、就幕经商、流寓民人有愿报效急公者,各量家资,即行呈明买办米、豆报捐以便按季奏请奖叙以裕储备,而广招来除将奉部议准捐米章程,十条缮录告示会同出示晓谕。”[30]377-378

“盛京城作为东北的中心城市,城内居住着众多政府官员和八旗官兵,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消费群体。东北交通枢纽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各种商品的集散地。而清前期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曾多次前往盛京祭祖谒陵,伴有大批官兵随行,无疑给盛京城带来了巨大的商机。”[31]157商业发展,慢慢在盛京城内形成商业街,来满足城内百姓生活需要。四平街,后称中街,是盛京最早的商业区。“清初,中街东起钟楼,西至鼓楼,全长一百七十四丈,街宽三丈五尺。在中街的路南北两面,东西比邻两行商店”[32]36,这里汇集了各类商铺,如著名丝房兴顺利、吉顺昌、谦祥恒等,“著名药房广生堂、天益堂等”[33]44,著名鞋帽店庆丰、同聚源等以及著名金银珠宝金店萃华楼等,还有铜器、古董、古籍旧书店。

1678 年以后,朝鲜使团进京路线,由途经牛庄变更为通过盛京城前往北京,在乾隆时期,朝鲜使团官员李田秀及随行人员把前往盛京的所见所感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过此以西,市肆益繁庶。门外皆作翼棚,高出檐端,涂以金碧,炫人眼目。棚外立招牌,漆面金书,高至数丈,列置红漆大桶,高几丈许,中养各色鱼头者,到处皆然。车载遍[扁]担,来往相续,人肩车毂,几乎相戛。”[34]201描写的就是四平街集市热闹的景象,可见清代民间商业发展繁荣,盛京城是清代商品集散地。

四、结语

在主要以《黑图档·咸丰朝》为中心收集清朝盛京经济方面档案过程中,笔者发现农业方面的档案资源较其他方面丰富许多,所以对这方面加以详细介绍。对于工业和商业,在《黑图档·咸丰朝》档案资料基础上又融合了清朝使臣所著《入沈记》作为佐证加以整理分析,以重现清代社会的工业和商业面貌。以此完整文章结构和对清代盛京经济发展状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以求丰富现有研究成果。

[1][2][29]张志强.沈阳城市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3]罗潇冰.清代以来沈阳城市发展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

[4][5][7]辽宁省档案馆编.黑图档·咸丰朝(1)[M].北京:线装书局,2016.

[6]佟永功,关嘉禄.盛京内务府粮庄述要[J].历史档案,1995(1):91.

[8][14]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咸丰朝(3)[M].北京:线装书局,2016.

[9]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咸丰朝(7)[M].北京:线装书局,2016:205.

[10][11][12]郑川水.清代陪都盛京的建置及其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2005(1).

[13][15][28]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6][17][19][21][24][33]丁海斌,邓艳艳.谈清朝陪都盛京的工商业[J].东北史地,2008(4).

[18][20][22][34]李田秀.入沈记.韩国史料三种与盛京满族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23]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咸丰朝(8)[M].北京:线装书局,2016.

[25][26]衣保中.试论清末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3).

[27][30]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咸丰朝(5)[M].北京:线装书局,2016.

[31]张杰.韩国史料三种与盛京满族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32]辽宁省文史研究馆,辽宁省博物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沈阳城图志[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文章来源:《商业研究》 网址: http://www.syyjbjb.cn/qikandaodu/2021/0706/550.html



上一篇:商业短视频的叙事分析与发展思考
下一篇:社交媒体中民族美食的日常呈现与发展趋势基于

商业研究投稿 | 商业研究编辑部| 商业研究版面费 | 商业研究论文发表 | 商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商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